公曆2009年6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延興己丑二年五月廿八日
--------------------------------------
【新聞版】 第6年第6號

延興王朝將終結?圖為武宗皇室旗。
帝位事務委員會 全體親王臨時召集
會議未決不公佈 國家運作一切如常
料與皇室薪火傳 新君將治黃名帝國
「各位親愛的臣民,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隨時迎接新的朝代來臨。」因為帝位事務委員
會出現了,並召所有親王回國,隨時留意委員會的動態。有關當局已發出通令,告之臣民在未
進行第一次會議之前,國家運作一切如常。敬親王表示,暫不交代任何詳情,但呼籲臣民無需
擔憂。
〔本報訊〕我朝在五月廿二日(6月14日)由首相敬親王作號召,要求所有親王回國,並成
立了帝位事務委員會(下稱「帝委會」)。根據我朝《皇室典範》規定,如果遇上君主退位或
有變更的時候,就會出現帝委會,乃自武宗寧辰朝以來,是首次出現有關機構。由於武宗在延
興朝開始一直忙於私人事務,在我朝總部搬到現址後就未有再公開露面。最近,已有臣民對於
武宗皇室長期處於幽靈狀態表示憂慮,士氣亦見低降。亦有臣民暗自表示支持敬親王接任大位
,但敬親王已一口拒絕。預計帝委會在本月進行首輪會議,而當局在成立日已發出通令,告知
臣民在會議未有公佈之前,國家運作將維持不變。在朝廷方面,現時運作正常,年號「延興」
亦未有任何的變動,但隨著帝委會的成立,相信延興王朝變成歷史的機會大大增加。
儲君是否未來主人?
由於帝委會剛剛成立,所有細節仍未有公告天下,亦未有宣佈儲君會否成為新帝的候選人
,一切去向未明。就事件首相府未有任何答覆,而王族事務府暫未有表態。儲君盈親王原本是
玩野代表處的藩王,去年冬始以李氏第一皇位繼承者成為我朝的儲君。由於我朝只是宗姓世襲
,故此武宗與儲君並沒有任何關係。不過,儲君對於繼承帝位並不感興趣,造就是次新帝繼承
問題的關鍵。
敬親王應是太上皇
有傳臣民對於支持敬親王繼任大位的說法被拒,乃與高宗一朝有所關聯。翻查我輔歷史,
高宗第一個年號就是「迎希」,即現任的敬親王,在位於公曆2003年8月25日至200
5年7月5日期間,合共年多。在高宗仁風朝的時候,是李迎希這位君主經歷最可怕的時代,
暴動、王府內鬥這成了高宗朝的結束。在2005年7月5日親自宣佈退位的一刻,就一直擔任首
相至今。而敬親王之封號,都要到武宗寧辰朝期間才出現。換句話說,敬親王其實算是我朝的
太上皇 。

我朝成立了義務工作署,圖為署徽。
社群需要齊關注 建義務工作平台
鼓勵網友做義工 冠作善事益身心
不計工本或勞累 為善者不甘後人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自小便聽到這兩句諺語,教育我們在理財和行事上應持有的
態度。許多人常常覺得自己的力量渺小,不足以改變或推動這世界的事情。假若能集合所有人
的力量,情況就無可估計了。我朝雖不算得上強大,人力資源一直形見緊絀,但施比受更為有
福,為善不應計辛勞。是次我朝再迎接一項新挑戰,建立義務工作署,嘗試透過這個平台,進
一步將義務工作推廣,藉此回饋社會,喚醒更多人對社會責任的關注。
〔本報訊〕人不多,帖亦不精,黃名臣民當每件事彷彿是紙上談兵。甚至只為著網路上被有心
人視為政治鬥爭工具的,我朝本著愛理不理的心態。每位臣民,都本著「心」來行事,從未問
過這個國家會有著如何風光燦爛的將來。他們知道,一次又一次的任務,其實就似他們人生所
面對的經歷的先修課。當義務工作署在周二(6月16日)出現的一刻,意味著我朝又面臨一
個新挑戰,利用有限的人手,應付一個比新聞製作更艱難的工作--尋訪慈善機構。
原來,義務工作署在我朝的德盛宮設置了分版,名為「善心良人」。打開內容,不難發現
會有月內最新的香港地區的賣旗資訊,簡單介紹每一個慈善機構。而這項更新資料的工作,又
落在首相敬親王身上。早在義務工作署開張之前,敬親王已搜集相關的資訊,再根據資料再逐
一查訪慈善機構的網頁,整理出一個個機構賣旗宣傳。敬親王表示,希望憑藉他的努力,感動
網友能夠積極參與其中,理想目標就是能夠組織一支義工隊目,幫助有需要的人士。義務工作
署將會成為長期運作的部門,並會繼續進行更新的工作。
四海報社停刊 大清帝報開張
南北重掌中華 大光報署啟業
各國官方開報 增加媒體力量
論壇報業的發展似乎並沒有因四海報社關閉而受到打擊,相留更摧生了一份份「國內」的
公營報業。繼新國家大光王朝出版《大光報》後,大清帝國的《大清帝報》緊隨開張;而天順中
華帝國的中華報社再一次改朝換代,由李南北重掌報社,為帝制論壇報業增添不少色彩。
〔綜合報導〕自從四海報社於四月廿四日(5月18日)宣佈關閉後,隨之就是正式的結束,一
度以為論壇報業從此劃上句號。早在四海報社倒下之前,其實小部分的華盟成員國已放棄以《四
海報章》作為壇際指標,逐漸出現了零星的官方報業。四海報社亦因為人手越來越少的關係,紛
紛轉投加入《大清帝報》的官方機構報業辦公處,支援大清帝國的公營報業運作。除我朝以外,
首先出現的官報分別是大明帝國及天順中華帝國的《明政報》與《中華報》。但《中華報》因為
內部政見分歧下,其第一任報社社長李南北一度不見蹤影,由南定隆接替。但是接辦一期的情況
不堪入目,結果事隔兩月,再見李南北出版新一期《中華報》,重新掌管報社的工作。至於《大清
帝報》,部分人士來自四海報社。他們以「娛樂」之名義報導國內的消息,副刊更開始選用多元化
的發展方針,一改以往無趣的嚴肅氣氛。
在我朝方面,因為我到首相敬親王支援大光王朝下,新聞及報業聯會因此再多一個新成員--
《大光報》。有關國家成立了自家的公營傳媒「大光報務署」後,已於五月廿二日(6月14日)
首刊。雖然現時的人手不足,但相信有關方面會有方法解決。論壇新聞及報業聯會現時一共有六個
合作機構,預料在本月底會正式投入運作。除了向成員提供我朝新訊息外,亦會加入編採製作的資
訊分享,務求令論壇傳媒能慟更多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