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黃名周報(第6年第13號)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新聞版】                  第6年第13號

聲訊廣播周年在即 廣播政策深化研究
鞏固現有節目運作 加強流通廣播效能

  聲音廣播至今的服務時數可謂多不勝數,四位事工在崗位上的賣力演出更
是歷朝以來無人能及。黃名帝國電臺成立一周年在即,電臺就製作周年特別節
目仍在商討的階段。回首這一年來,「播音人」們雖然為著自己的興趣和理想
去做,從來不求幾多收聽率,以此作為一個較量場,將我朝聲訊廣播步步向前


〔綜合報導〕2009年1月5日,大家首次在youtube會聽到首相敬
親王的聲音,那一刻漫不經心的試播,開拓了黃名帝國的聲音領域。聲訊組的
成立,到後來正名為電臺,表示廣播事業,已獲得肯定。最近我朝就電臺成立
一周年之際,推出了為時約兩分鐘的「一周年小故事」,讓大家了解更多電臺
這一年來所做的事情。

  同時間,我朝就公共廣播的角色,現正進行研究。現時的公營報業與公營
聲音廣播之中,只有聲音廣播有不明文的規定,讓事工有自主自由的空間,對
於國內外事情可如實報導及反映,但公營報業則仍富有「官腔」的形象,因而
推動了首相對公共廣播發展作為一個寶貴的課題作研究。不過,首相敬親王認
為現行的電臺廣播,仍會以鞏固節目製作為重點工作,讓流動廣播早日得到運
用。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專 欄】                      頁4

幻想鄉之住人 筆者:祐賢

  次跟大家說了古時候的妖怪,今次就帶大家來認識近代的妖怪,順道
來個比較吧!

  不論是平安未期的《今昔物語集》、室町中期的《付喪神記》、同期的
《百鬼夜行絵卷》還是江戶未期的《画図百鬼夜行》中記載的付喪神,「他們
」所附身的物品都已經不合時宜了,像是拂子守跟木魚達摩所附身的都是室町
時期的東西,但其實即使到了現在,在藝術創作上,也是可以看到付喪神的身
影喔!

  最早出現在藝術創作上是江戶未期的《画図百鬼夜行》,當中出現不少是
由作者鳥山石燕獨創的付喪神,如拂子守跟木魚達摩,而現代的付喪神就是出
現「戰後妖怪大師」水木茂的名作鬼太郎之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一反木棉和
塗壁怪,近代出現付喪神的原因跟古代的原因有很大的分別,古代是因為當時
的物質生活遠遠不及現在豐富,所以人們十分珍惜家中的物品,對道具的感念
也就特別強,慢慢就對道具產生幻想,因此古時候的人認為老舊的物品會變成
妖怪也是不無道理的。

  而我認為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古時候的人之所以認同「積氣成精,物久成
妖」還帶著提示(警戒)後人珍惜得來不易的物品的作用,像是草履大將般,
「他」就是來自被拋棄的草鞋。相比對天天不斷重複的說著「你用得溫柔一點
吧,那些東西要用錢買來的!」,這種「警戒」方法有效多了吧。(笑)

  而近代出現付喪神的原因則是因工業發達,普通家庭亦開始購買各式各樣
的用具,隨著家中用品的複雜化,人們除了認為自然界會被靈魂寄宿,連用具
亦開始感覺到它們也擁有靈魂。但工業的發展亦導致人們養成丟棄陳舊物品的
習慣,丟棄物品時的內疚感賦予了用具妖怪獨特的性格,就好像是搔撫,他會
在洗手間內偷偷摸人的屁股,雖然不是什麼大懲罰,但正好因為只是小惡作劇
,正好來抵消那一點點的內疚感呢!


與聲同行 黃名帝國電臺專欄

高空擲物何其多

  1933年開始,高空擲物法例開始出現在香港,至1976年因為多
宗高空擲物引致他們死亡的事故發生,政府於是加重罰則。但高空擲物的情況
,似乎並未有因法律的加強而減退,相反越來越多古怪的東西從大廈高處掉下


  猶記得當年香港政府的宣傳片,有人將一筆芯電池從露台擲下,恰巧有一

女子經過,結果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根據物理上力學的定律,一般物件的下
墜力,本身和其重量、距離與速度成為正比的。簡單來說,當一根筆從15樓
墮下,幾十克重的東西,下墜力會變成半公斤重,分分鐘可以殺人於無形。

  高空擲物在公共屋邨發生的尤為嚴重,單是在巡察與加裝「天眼」的設備

可謂無底深潭,可是所收到阻嚇的作用似乎少之又少。最近又發生不少可怕的
高空墮物案,有些至今仍未破案。如旺角淋鏹案,擲物狂徙至今仍逃之夭夭。
而最近因高空墮物案而傷人的亦存在幾宗。其中在10月時尚德邨高墮燒烤叉
險殺老婦、12月安定邨鐵槌擊中七歲女童案較為嚴重,一時成為了港人熱話


  擲物,往往有不同的類型,小至電池、小孩玩具,又或是糞便、紙尿片、

使用過的衛生巾或避孕套,嚴重至冷氣機、菜刀等等,可以說凡是都可以擲下
這始終關乎於居民的公德心,以及他們的動機是出於甚麼心態。當然,我們
未必能夠完全阻止相關事情一再發生,但從公眾教育、監察行動方面又應否作
更多資源的投入,盡其量確保我們的生命財產不受到威脅呢?本集《風月無邊
》,兩位居住於屋邨的主持,探討香港高空擲物的現象。

黃名帝國內閣廣播署公共報業局製作
如有任何投訴或查詢,歡迎到公共報業局賜言,謝謝!
版權所有,如要轉載,必須與本局聯絡及申請。

TOP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社 評】                      頁3

開國會必先宣傳教育

  二九事件的發生,反映了律法和司法缺憾這個隱患的爆破。早在革新
運動的初期,對於刑律部分的問題已提到內閣衙門的案台上。但當時就著人
口等種種因素,一直未有妥善的安排。

  翻查歷史,我朝並沒有對司法事務甚為關心。任何一朝,甚至到了今日

,「皇法」就是一切成了定律,但保永一朝,皇室確切地執行憲法所賦予之
權力,狠狠地將「皇法」之治的首相摑了一記耳光。事實上,新閣之始,閣
員中未有人對憲、律的關係有相當的認識和理解。司憲院就有關問題曾與內
閣商討,認為我朝「有憲而無法」,表示,即使有憲政上的大綱,但沒有運
用相關的權力訂立清晰的法律,最終會令憲法變成廢紙。經過這次事件,皇
室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向內閣建議過「不應由內閣首相獨力承擔立法之
工作,理應由國民或一眾共同合作」,意味著國會的籌辦,勢在必行。

  臨時憲法法庭在12月11日作出宣判,在判詞中亦強調應就律法制度
上盡快得以完善和補充,某程度上,顯示現有的概念模式,只能夠用不同觀
念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官民是否有犯錯,對一個國家的未來並無好處。而根據
臨時憲法的規定,賦予國會權力機關立法的權力,正正和君主的立法觀念是
同步的。最近內閣就有關推動國政院的進程有意提前,但所提出的條件,必
須成立一個前設委員會,就國會權力機關的組織、立法及議事程序先行訂立
,反映現時的內閣並不想為一個完全沒有發展基礎的國會,將自己五花大綁


  保永革新運動要強調的,任何一種制度,都應賦予一個「會員」以最大
的自由度發揮自己的空間,「國政院」的設立原意,並不願見到相關機構只
有虛政,而沒有實用性的陳列品,表示內閣構思的前設委員會,當中的成員
有機會連非國民均可以加入的傾向,以收集思廣益之效。

  過往,「國會」這個理念曾經在高宗仁風朝及虛國天龍皇朝中出現。不
同的是,前者分設的四個委員會,是由政府委任國政議員,並沒有實權,國
會對國家的發展從來都不會過問,跟陳設沒分別。至於後者,則在民智未啟
、朝廷無教育的情況下,讓國民自行組織政黨推動國會,終令國會組織的選
舉失敗收場。在此,我們並不能夠因噎而廢食,應該透過教育及宣傳,先讓
大家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得取國民的信任和支持,才可以推動所謂之「民主
」自由。

  然而,推動國會權力機關的籌組是否只是內閣的責任呢?不!應該是全
體官民提出意見,將君憲制度進一步完善。相信內閣會在短期之內發出咨詢
文件,期望每一位國民都會為著我朝之未來抒發己見。

TOP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壇際版】                      頁2

一波未平一波起 大清人事多變化
先有張廷玉協辦 後有上官奴領班

復興大業何處是 又有慶幸又有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這句話形容大清帝國近日的人事變化,是最
好不過的。事關大清在不足十天之內,有兩名高層先後辭職,令民眾對國
家的
出路更為堪憂。

〔綜合報導〕大清帝國協辦軍機大臣張廷玉〔即利瑪竇〕於12月8日因私事
辭職,經眾官員挽留不果,張氏只留任軍機大臣之位,並獲晉封為肅毅伯,領

了賞金一千兩「衣錦還鄉」,但此舉對於大治皇帝來說,表明了是無奈地批准
,他的辭職更認為是大清的遺憾。

  但張廷玉辭職,只是這場人事變幻的上半部份。因為在八日後,即12月
16日,提出「復興大業」計劃的領班軍機大臣上官奴以學業繁忙為由辭職。
可幸的是,因為「復興大業」計劃仍需其協助,上官奴獲准以大學士兼總理衙
門屬員的身份,留在朝中為有關計畫提供良言,避免計畫因此而付諸東流。

  外界一直揣測大治皇帝重用上官奴為領班正承擔極大的風險,由軍機處內
的下屬協調,以及其本人的能力和時間是否充足,都為著上官的復興大計遺下
不少的隱憂,因此而傳出上官班子不過明年1月的說法。不過,在本年度仍未
結束,不足一月的上官領班在復興大業未有完成之際,草草收場。

  一個時代的沒落,往往是另一個時代的興起。兩人先後辭職,不但使外界
對大清更為關注及擔憂,更導致大清「老一輩」的高層數量減少。兩人辭職的
事件對於新一代官員進入管理班子核心還有著不小的影響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