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名帝國國旗的變遷
黃名帝國13年歷史之中,經歷過好幾次的易幟。而各種旗幟又代表著一幕又一幕經典的黃名歷史。
第一代 白旗(1998年至1999年8月)

第一代國旗,可追溯至黃統四年(1998年),太祖當政時代。當時有人利用黃名府內的李府府徵加在白紙上,便成為了第一代國旗。由於當時並未有任何決定在國家象徵上,第一代國旗實際上並未有行使過的。
第三代 公藍旗(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24日)

2001年11月1日,旻宗登位。翌年因為不喜愛以紅色為主調的舊旗,而要求更改。龍親王部首長西龍親王於是將色調轉為藍色,名為「公藍旗」。
這面旗幟的藍色象徵天地共融,太平安康;黃色象徵著光明,至於正中的公則徽號,是黃名帝國開國已存在的國家主權象徵,寓意黃名帝國維持在李氏手上。由於第一任君主非常希望,即使不同宗族的李姓人士擔任君主職務,都可以維持君主姓氏的統一性。因此,及後國策都會訂明只可姓李人士有皇位的繼承權利,且是不分男女。不過,這旗面世的時代,卻是旻宗郭氏,因而此旗又稱為郭氏王朝。雖然如此,在旻宗的年代,仍以李氏的龍親王獨攬大權的。其後高宗即位仍然使用公藍旗作國旗。
2005年7月,美雪格格因應中央要求縫製國旗,但用的已經不再是藍色,而是恢復紅色。而公藍旗被革除國旗之用後,當時的皇家中央財政局仍有使用這面旗幟作為內閣身份代表,直至2008年10月才正式廢除。
第二、第四代 革命旗(1999年8月至2002年7月)、(2005年7月24日至2008年1月11日)
、
這幅是革命旗。旗幟背後亦都有一段故事。話說在1999年8月,時任軍政大臣張生寧的部下用紅布高舉慶祝國家建立5周年,之後就有人想出將原為底白色的國旗轉為底紅色,並稱之為革命旗,象徵軍政代表起革命,政治化計劃要實行,從此,紅旗就一直成為獨裁的象徵。由於旻宗朝認為紅旗寓意不佳,將國旗顏色轉為藍色後,這革命旗就成為郭氏皇朝的禁忌。
在2005年7月,武宗皇帝登基。他認為公藍旗是郭氏產物,加上他認為藍旗深沉,不大喜歡,於是皇室就建議內閣重請革命旗出山。但紅旗已不再象徵革命、軍政或獨裁,而是象徵臣民熱熾的心常存。2008年1月,內閣宣佈廢除革命旗,改用更為理想的君王旗,紅旗時代告一段落。
第五代 君王旗(2008年1月11日至今)

因為寧辰時代的短暫中興,而新一年卻國勢大落,內閣為了保存寧辰朝的治績,於是在2008年1月11日,決定更改國旗,名為「君王旗」。此旗的雙龍象徵君王的地位不變,而正中的公則徽號象徵李氏王朝的穩定。黃色象徵君主,紅色象徵人民,表示國民忠於君王的統治。而原有的革命旗,則由軍部接手使用,至2008年10月12日正式廢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