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上遇難救援的討論上看,總結了三個層次的價值觀,亦有不同的地位等級。以最片面的看法,乃僅於個人有形與無形的利益和感受上,此乃在意識、知識與主觀思想所凌駕的,為之「個人主義」。
當所有人都有約定俗成的意識與感受,便會制約自身的行動和思考模式,以道德標準或法律制定促使人類世界的發展和平衡,為之「大眾主義」。
但兩者均沒有正面提及生命是否對等,只是在制約人類生存要追求「平等」的地位。
若果能超脫於「死亡合符回歸之地」的原則,以每一個人有自己的軀體、靈魂、意識、思想且本身不是完整來計算,終究仍是殊途同歸之虛無境界,為之「精神追求主義」。但以現時人並無完美之定義,「虛無」境界對人起不了作用,第三層次亦只是神話。
因此現今宗教,一般都以首兩個層面去導化大眾,配合世界的運作。面第三層次,僅以信約以外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