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2008年12月26日 黃名周報 農曆延興戊子元年十一月廿九日
--------------------------------------
【社 評】 以心傳心.以民濟民 頁2
官方關係不能釐清 雙重標準有何得益?
經過了崇武大明帝國以「一盤冷水照頭淋」的方式對待四海報社之後,大家還會否理性分
析一下問題癥結所在。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大家看得華盟和四海都太重了。不過,就
著崇武大明批評的,四海報社的處境是否真的有這樣的危情呢?
《黃名周報》和黃名帝國的關係鬧得沸沸揚揚之際,究竟是誰有所得益?正當大家不停在
指責《黃名周報》的時候,似乎正忽略了四海報社的處境。有句話頗為刺激,就是「明說是非
者,便是是非人」,因為,難以理解的漏洞非常鮮明。但外交事件之後,大家都遺忘了這場小
丑戲原來尚未結束。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黃名帝國首先敗筆,《黃名周報》的官方角色不能擺脫之餘,又被揭
發光華社社長就是首相而遭到強烈譴責,厚顏無恥的行為令到各國非常憤怒,因此引起了四海
報社加入是次的戰團。在12月10日,黃名帝國在大清上演了一場自我解畫的大戲,當說到四海
報社、華夏聯盟和大清帝國的關係之時,社長醒夢突然爆出一句「基本上我是字眼上的執著,
畢竟報社只有和華盟在合作,和大清是沒有關係的啊。另外我是代表四海報社說話」,因為黃
名帝國認為三者均有相連關係她才出來澄清此事。結果出事了!四海報社和華夏聯盟的合作關
係與大清帝國無關,但大家留意,華夏盟主是大清帝國,如是這樣,形成了「如何撇清華夏和
大清之關係?」一個重大的問題。會否有矛盾?大家沒有深究,因為當時的焦點仍然放在黃名
帝國和《黃名周報》的官方關係身上。事隔多日,大家仍然未有處理及正視這個問題。繼而,
醒夢當時表示以報社身份發言,但本身帶著的大清軍機處大臣的身份,大家似乎又忽略了。利
益衝突,似乎並未有釐清。即使醒夢大人解說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也好,仍說不通「報社和大
清有關係,因為大清官員在其中」這方面的爭議。姑且我們不談崇武大明帝國有沒有新聞自由
,單單以四海報社內的職員和大清帝國官方體系上有關連之下,強調自己兩者完全無關是難以
置信。更何況,黃名帝國製造這次的反面教材的時候,原來四海報社仍然掌握不到自己的危機
所在,莫非真是五十步笑百步已經滿足?至於對方尊重與否,報社事工亦應有所默契,因為上
一次社長的言論己令是次的代表撞個焦頭爛額。
最突兀的是,大家一方面質疑黃名周報是官方身份而另一方又忽略四海和大清是否直接或
間接有官方關係的時候,證明到一件事,原來各國出現了雙重標準。有國家表示黃名帝國官員
在周報上發表言論的行為是出於政治陰謀而感到壓力,反過來看的話,各國聯手,報社參與,
聯手追究些甚麼?是大明的?是大匽的?但兩者是兩回事,那聯手來幹麼?所謂的政治陰謀和
壓力,是黃名,還是各國和四海?這是值得深思一下。人事的混亂和關係利益未清的時候,一
直標榜自己中立中肯的報社,如何自處?誠然,看到四海有反應的話,公信力的問題又如何自
處?
至於華夏聯盟和四海報社的合作關係,看到後也要抹一把汗,因為這個可以為聯盟提供消
息,對協調各國的工作可以起作用的原意,在這次黃名帝國的外交風波上完全失了效用。對於
華夏聯盟擔當聯合國的角色結果成了橡皮圖章,那麼這個「合作」是意味出甚麼?只是,「現
實總是殘酷的,大家並不想相信」這種濟世價值正纏繞著各國。
最後,我們為四海報社默哀。因為這並不是四海的錯,錯的只是他們不能夠不顧慮政治利
益關係而生存。縱使與大清的關係未能撇脫,他們仍然努力以赴去達到真正中立的目標。可惜
,今日的制度下不能盡如人意,盼有一日我們的同業能無後顧之憂地報導新聞。
光華社論壇新聞部製作
如對本報有任何投訴或查詢,歡迎電郵至central_kwg@live.hk賜言,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