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黃名帝國電臺
黃名博客
論壇
搜索
幫助
導航
默認風格
jeans
fervor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論壇任務 (0)
系統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黃名帝國
»
香港地方影蹤
» 地方影蹤系列之《穿梭時空-墳場的價值-香港仔華富邨》(上)
返回列表
發帖
yinghey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yinghey
當前離線
首相敬親王(加爾)
UID
2
帖子
871
精華
0
積分
22862
閱讀權限
200
性別
男
在線時間
202 小時
註冊時間
2008-12-28
最後登錄
2023-1-25
親王
UID
2
帖子
871
1
#
跳轉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體大小:
t
T
發表於 2009-4-18 23:43
|
只看該作者
地方影蹤系列之《穿梭時空-墳場的價值-香港仔華富邨》(上)
地方影蹤系列之《穿梭時空-墳場的價值-香港仔華富邨》(上)
一
個聚落擁有最傳奇的時刻,她的價值比千萬黃金還比不上。當你身處四十多年來都可以看到美麗的夕陽,若是窮人家,難得家前是這樣的無敵海景,都甘願了。有人說,只有富有的才可以擁抱最頂好的東西,尤其是寸金尺土的香港地,望到海,價格永遠是與天比高的。偏偏,坐落在香港仔的一個公共屋邨,打破了這個神話。
筆
者在2001年至2002年期間,遊走於華富邨。對於這個屋邨的種種傳奇有萬般的興趣和情感。這裡擁有的是自然的海岸,因而造就了一處休憩勝地瀑布灣公園。她又是全港首個以「新市鎮」概念而建成的公共屋邨,奠定了屋邨規劃的藍圖。除此以外,她的背後,又帶著無數的歷史,令到她蒙上不少靈異神秘的色彩。在2009年,筆者再度回來,跟讀者遊華富。
戰地.洪流.勿妄語
筆
者在2002年某日,拿著一個照相機,前去華富邨拍照。當日更氣不佳,又遇到大潮漲,無法走近碉堡與瀑布,於是從樓梯處拍下上圖。華富邨的背景,可以說有許多的版本和死亡有所關連。早在1880年,這處就成為了一個龐大的華人墳場。如果大家找到福建僑胞會就會有相關的記載。當時,那裡的地名叫「雞籠灣」,因此政府就將這個墳場叫作「雞籠灣墳場」。為了方便運送由大口環東華義莊來的屍體,域多利道亦因此而延長至雞籠 灣。
墳
場對下有一條瀑布,在百多年前,是著名的「新安八景」之一,名「洋泉甘瀑」。圖中所見,就是現在的甘瀑。連筆者都疑惑,當年的新安縣志,形容這條瀑大而水猛,且水甘甜又清,是不少商船會來取水的地方。但今日一看,似乎有點欺騙人的感覺。百年前的瀑布灣,就己有人畫下油畫作記。當時的瀑布澎湃跌宕,那似得今日的景況呢?原來,自從政府在水源薄扶林地區興趣了一座水塘之後,這大瀑布就淪為犧牲品,只剩下今日的力量了。
圖一
圖一:百年之營造,如今瀑下有一跌水潭。
瀑
布的旁邊,就是另一個時空遺留的產物-碉堡。話說在1940年,港英政府為了防衛日本皇軍由南太平洋地區攻擊香港,於是在港島南岸設立防衛線,瀑布灣就是其中一個守衛點。不過,日本皇軍最終由新界南下,這防線實際未有發揮作用。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二:從碉堡望向華富邨及西博寮海峽
圖三:守望塔的牆體
圖四:碉堡內的天窗
圖五:從天窗望上去,有一棵榕樹
碉
堡由守望塔和指揮室所組成,守望塔並沒有一條完榻的樓梯,要用一條繩的輔助爬上去。其實守望塔坐人的位置,隨時間的洗禮而崩塌,生鏽的鋼筋外露嚴重,相信難以進內。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圖六及圖八:守望塔的樓梯
圖七:守望塔的背面,依靠岩石而建
圖九:從下而上望去守望塔的入口,旁邊的榕樹越來越粗壯,壓著部分建築體
平靜有壓迫的感覺
進
入指揮室內,見到許多的塗鴉,其中一處的三合土已崩塌,外露鋼筋,是將近七十年的產物,如今已脆弱不堪。在堡內,非常寧靜,風亦都吹不進來。但這種平靜,卻有一股壓迫感,讓人有透不過氣來的感覺。走出堡外,會見到一個灶位,該是給士兵煮食之用。
圖十
圖十一
圖十:灶位,已毀
圖十一:外露鋼筋的牆體
碉
堡一帶的岩體主要是花崗岩,經時月沖刷和風化,令到這個峭壁參差錯落,各有怪狀。在我們尋找墳場的遺跡時,卻發現有一塊長型的可塊,似乎是人工修整出來,會否是當年墳墓的石碑。在1959年,雞籠灣墳場因為建屋發展而要遷墳到和合石,剩下的碑塊,工人直接將它們丟到瀑布對出的海裡,因此在未有熱心人重整瀑布灣旁的地台前,仍會發現到一些舊時屬於墳場的石塊,但現已再找不到了。聞說,當年的墓碑並沒有人名,只有數字的。但是否真實,則有待考究。
圖十二
圖十三
圖十二:受海風及海水侵蝕下,岩壁奇形怪狀
圖十三:長形的花崗岩陷了一半入泥土,會否是當年墳場的墓碑呢?
待續
黃名帝國電臺,公共報業局聯合製作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歡迎隨時發表意見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公眾咨詢區
公眾論壇
香港漫步
香港漫步
香港地方影蹤
黃名帝國電臺總部【屬於我們的網上電台!】
黃名帝國電臺
節目總表
廣東話頻道
普通話頻道
文教頻道
聽眾心聲
新人報到及閒聊區
【新人報到及交友區】
【風花雪月閒聊區】
【情愛、示愛區】
異性緣
同性或雙性戀
【怨氣發泄】
地道綜合區
【綜合貼圖】
【新聞時事】
【政治「正確」】
【綜合娛樂】
【個人創作】
【我的生活,我的態度-LOMO】
【日誌及抒情分享】
【宗教與哲學】
【靈異或超自然資訊】
義務工作發展區
【義務工作署】
善心良人
【我和家的故事-義工分享區】
《黃名周報》、《旅悠人》、《地方影蹤》專區
【公共報業局執行處】
新聞稿稿務區
《黃名周報》
《旅悠人》
九龍城【興趣區】
九龍城區務所【版務處】
九龍城區域法院
九龍城區長官值日堂
九龍塘【旅遊資訊】
紅磡【笑話分享】
何文田【飲食資訊】
我朝歷史區
西貢區務所【版務處】
西貢區域法院
西貢區長官值日堂
【虛國聲援】
【我朝歷史】
文物話當年
對面海【論壇新聞及報業聯會】
公共新聞訊息
資源分享站
議所
維城【論壇行政區】
中央論壇事務署【呈請本壇一切事務區】
本壇職務招募區
內閣制誥
會督府
政事堂
祺永殿
【司憲院】
太康堂
仁風堂
寧辰堂
【王族及旗制事務府】
旗務府
察蒙旗
察加爾旗
察式庭旗
察安旗
【內閣(首相府)】
內閣辦公室
內政署
財政署
中央論壇事務署
文化和廣播署
刑務署
工務和商事署
知識產權署
府務署
康樂和福利署
文檔回收處
【內閣(首相府)】(舊)
吏政署
錢稅及戶口署
禮儀及法務署
商事及工務署
刑務署
地方府務署
內閣議政廳
【外務署】
墳場
舊文(勿動)
國政院籌備委員會
國政院籌備委員會
會議廳
黃名帝國臨時法庭
臨時憲法法庭
瑞湖【傳媒產業區】
廣播衙門【朝廷消息發佈】
四海報社業務分處
[收藏此主題]
[關注此主題的新回復]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