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帝國家事(一)-太祖朝南北分裂

黃名帝國歷史署製作
延興戊子元年十月廿二日



南北分裂局面 太宗朝險成絕望



  南北分裂的時期,在黃名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在太祖朝晚年,如是出現昏暗混亂可怕的世代。自從太祖皇帝經歷過種種亂事之後,已心灰意冷。他並沒有選擇退位,亦沒有指派誰人,以失蹤向黃名人民帝國抗議。自黃統六年(2000年)以來,朝廷內部一片混亂,先後由軍部及恆太妃主政,權力鬥爭高潮疊起。軍部管帶李錦昌用計趕走軍政司張生寧之後,發動了立夏兵變,將恆太妃為首的齊政政權拉下台。軍部獨裁亦由那刻正式展開。

  2000年10月17日,太祖簽發退位書,旨意內務府總管劉繼圖監國,但不准許他成為君主,直至新君出現為止。軍部得知消息後隨即反動,李錦昌不承認劉繼圖的正統性,又認為是他假傳旨意,於是成立「黃名北臨時政府」,宣言是維護黃名人民帝國的整體性。劉繼圖亦都不甘示弱,批評軍部成立臨時政府的行為是「造反」,決不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國家分裂大戰旋即開始。10月18日,黃名北臨時政府代表楊金輝與黃名人民帝國領導劉繼圖談判,但得不出任何共識,此後時而談判,時而交戰陸續發生。10月21日,楊金輝出使竟用「軍部代表」身份與劉談判,引起了黃名北臨時政府極大的反彈,並馬上撤銷楊的職務。楊金輝隨即回應,批評兩政府漠視黃名人民的利益,以國號作為幌子,進一步損害帝國的尊嚴,促請他們立即解散下野。此番行動,得到兩政府低下層臣民的支持,推舉楊為「人民代表」在兩政府斡旋。10月22日,楊與李錦昌會談。席上李錦昌極為不悅,險些不用談判而將他趕走,得到國立大臣李國棟勸服。不過,李錦昌在翌日反口,發出緊急令宣佈「解散黃名人民帝國全體」,歸併「黃名北臨時政府」,本來受人民帝國管治的臣民被重重包圍。劉繼圖強烈抗議,要求楊金輝出面調停,李錦昌最後收回成命。

  談判期間,楊金輝雖然沒有確實支持那一方,但李錦昌會成為黃名人民帝國的君主將會是可見的現實,因而他曾問到一個既關鍵,亦令劉軟化的問題:「劉公公,你會為黃名人民帝國的未來犧牲和盡忠?」而最令兩方受到打擊的是,兩政府臣民的交往沒有改變,彼此亦沒有分野所屬的政府,紛紛叫自己做「黃名人」。對於這種情況,李錦昌亦無計可施,終於在10月28日向「黃名人民帝國」招安。不過因為李提出要劉交還太祖退位書,結果招安失敗。然而劉繼圖所管轄的黃名人民帝國,事實上只剩下太祖後宮和內務府的殘兵,這種敗象已令人民無心戀戰。在10月31日,黃名人民帝國臣民聯合宣佈「歸併黃名北臨時政府」,劉繼圖見大勢已去,放棄鬥爭,黃名人民帝國終歸統一。

  事件中,李錦昌沒有追究任何人,劉繼圖的內務府總管職務在黃名北臨時政府繼續履行,一切就回復太祖朝晚期的情況,這是黃名人民發揮團結的功勞。不過,隨後而來的德妃亂政,為太宗皇朝惹來了多災多難的局面。



有關於此段歷史上的爭議

翻查高宗年間歷史檔案科編修這段歷史時,記載是在2000年10月23日和談成功,黃名北臨時政府接收黃名人民帝國大政,統一了朝廷而準備李錦昌管帶登基為帝的安排。其實據太宗景泰初年中央府曾經紀錄,實情是黃名北臨時政府一方自行宣佈解散黃名人民帝國,劉繼圖所帶領的全體已不屬於黃名人民帝國的臣民,因而引起內務府強烈反對。亦都因為這樣,以人民代表身份的楊金輝隨即宣佈黃名北臨時政府的決議無效,並促成了兩方政府領導的談判。最後得出的共識是,黃名北臨時政府收回解散原有朝廷的命令,兩方政府互相承認是黃名人民帝國的子民,但互不宣稱自己的正統性。正因為這個方向最終有利於李錦昌所領導的政府得勢,後來在編修史料時已將統一的時序定於10月23日。而事件真正兩府統一的時間,是10月31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