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黃名周報(第6年第13號)
[打印本頁]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2-20 11:47
標題:
黃名周報(第6年第13號)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新聞版】 第6年第13號
聲訊廣播周年在即 廣播政策深化研究
鞏固現有節目運作 加強流通廣播效能
聲
音廣播至今的服務時數可謂多不勝數,四位事工在崗位上的賣力演出更
是歷朝以來無人能及。黃名帝國電臺成立一周年在即,電臺就製作周年特別節
目仍在商討的階段。回首這一年來,「播音人」們雖然為著自己的興趣和理想
去做,從來不求幾多收聽率,以此作為一個較量場,將我朝聲訊廣播步步向前
。
〔綜合報導〕2009年1月5日,大家首次在youtube會聽到首相敬
親王的聲音,那一刻漫不經心的試播,開拓了黃名帝國的聲音領域。聲訊組的
成立,到後來正名為電臺,表示廣播事業,已獲得肯定。最近我朝就電臺成立
一周年之際,推出了為時約兩分鐘的「一周年小故事」,讓大家了解更多電臺
這一年來所做的事情。
同時間,我朝就公共廣播的角色,現正進行研究。現時的公營報業與公營
聲音廣播之中,只有聲音廣播有不明文的規定,讓事工有自主自由的空間,對
於國內外事情可如實報導及反映,但公營報業則仍富有「官腔」的形象,因而
推動了首相對公共廣播發展作為一個寶貴的課題作研究。不過,首相敬親王認
為現行的電臺廣播,仍會以鞏固節目製作為重點工作,讓流動廣播早日得到運
用。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2-20 11:47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壇際版】 頁2
一波未平一波起 大清人事多變化
先有張廷玉協辦 後有上官奴領班
復興大業何處是 又有慶幸又有愁
「一
波未平,一波又起。」以這句話形容大清帝國近日的人事變化,是最
好不過的。事關大清在不足十天之內,有兩名高層先後辭職,令民眾對國
家的
出路更為堪憂。
〔綜合報導〕大清帝國協辦軍機大臣張廷玉〔即利瑪竇〕於12月8日因私事
辭職,經眾官員挽留不果,張氏只留任軍機大臣之位,並獲晉封為肅毅伯,領
了賞金一千兩「衣錦還鄉」,但此舉對於大治皇帝來說,表明了是無奈地批准
,他的辭職更認為是大清的遺憾。
但張廷玉辭職,只是這場人事變幻的上半部份。因為在八日後,即12月
16日,提出「復興大業」計劃的領班軍機大臣上官奴以學業繁忙為由辭職。
可幸的是,因為「復興大業」計劃仍需其協助,上官奴獲准以大學士兼總理衙
門屬員的身份,留在朝中為有關計畫提供良言,避免計畫因此而付諸東流。
外界一直揣測大治皇帝重用上官奴為領班正承擔極大的風險,由軍機處內
的下屬協調,以及其本人的能力和時間是否充足,都為著上官的復興大計遺下
不少的隱憂,因此而傳出上官班子不過明年1月的說法。不過,在本年度仍未
結束,不足一月的上官領班在復興大業未有完成之際,草草收場。
一個時代的沒落,往往是另一個時代的興起。兩人先後辭職,不但使外界
對大清更為關注及擔憂,更導致大清「老一輩」的高層數量減少。兩人辭職的
事件對於新一代官員進入管理班子核心還有著不小的影響呢!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2-20 11:48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社 評】 頁3
開國會必先宣傳教育
一
二九事件的發生,反映了律法和司法缺憾這個隱患的爆破。早在革新
運動的初期,對於刑律部分的問題已提到內閣衙門的案台上。但當時就著人
口等種種因素,一直未有妥善的安排。
翻查歷史,我朝並沒有對司法事務甚為關心。任何一朝,甚至到了今日
,「皇法」就是一切成了定律,但保永一朝,皇室確切地執行憲法所賦予之
權力,狠狠地將「皇法」之治的首相摑了一記耳光。事實上,新閣之始,閣
員中未有人對憲、律的關係有相當的認識和理解。司憲院就有關問題曾與內
閣商討,認為我朝「有憲而無法」,表示,即使有憲政上的大綱,但沒有運
用相關的權力訂立清晰的法律,最終會令憲法變成廢紙。經過這次事件,皇
室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向內閣建議過「不應由內閣首相獨力承擔立法之
工作,理應由國民或一眾共同合作」,意味著國會的籌辦,勢在必行。
臨時憲法法庭在12月11日作出宣判,在判詞中亦強調應就律法制度
上盡快得以完善和補充,某程度上,顯示現有的概念模式,只能夠用不同觀
念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官民是否有犯錯,對一個國家的未來並無好處。而根據
臨時憲法的規定,賦予國會權力機關立法的權力,正正和君主的立法觀念是
同步的。最近內閣就有關推動國政院的進程有意提前,但所提出的條件,必
須成立一個前設委員會,就國會權力機關的組織、立法及議事程序先行訂立
,反映現時的內閣並不想為一個完全沒有發展基礎的國會,將自己五花大綁
。
保永革新運動要強調的,任何一種制度,都應賦予一個「會員」以最大
的自
由度發揮自己的空間,「國政院」的設立原意,並不願見到相關機構只
有虛政
,而沒有實用性的陳列品,表示內閣構思的前設委員會,當中的成員
有機
會連非國民均可以加入的傾向,以收集思廣益之效。
過往,「國會」這
個理念曾經
在高宗仁風朝及虛國天龍皇朝中出現。不
同的是,前者分設的四個委員會,
是由政府委任國政議員,並沒有實權,國
會對國家的發展從來都不會過問,
跟陳設沒分別。至於後者,則在民智未啟
、朝廷無教育的情況下,讓國民自
行組織政黨推動國會,終令國會組織的選
舉失敗收場。在此,我們並不能夠
因噎而
廢食,應該透過教育及宣傳,先讓
大家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得取國民
的信任和支持,才可以推動所謂之「民主
」自由。
然而,推動國會權力機關的籌組是否只是內閣的責任呢?不!應該是全
體官民提出意見,將君憲制度進一步完善。相信內閣會在短期之內發出咨詢
文件,期望每一位國民都會為著我朝之未來抒發己見。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2-20 11:48
公曆2009年12月20日
黃名周報
農曆保永己丑元年十一月初五
--------------------------------------
【專 欄】 頁4
幻想鄉之住人
筆者:祐賢
上
次跟大家說了古時候的妖怪,今次就帶大家來認識近代的妖怪,順道
來個比較吧!
不論是平安未期的《今昔物語集》、室町中期的《付喪神記》、同期的
《百鬼夜行絵卷》還是江戶未期的《画図百鬼夜行》中記載的付喪神,「他們
」所附身的物品都已經不合時宜了,像是拂子守跟木魚達摩所附身的都是室町
時期的東西,但其實即使到了現在,在藝術創作上,也是可以看到付喪神的身
影喔!
最早出現在藝術創作上是江戶未期的《画図百鬼夜行》,當中出現不少是
由作者鳥山石燕獨創的付喪神,如拂子守跟木魚達摩,而現代的付喪神就是出
現「戰後妖怪大師」水木茂的名作鬼太郎之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一反木棉和
塗壁怪,近代出現付喪神的原因跟古代的原因有很大的分別,古代是因為當時
的物質生活遠遠不及現在豐富,所以人們十分珍惜家中的物品,對道具的感念
也就特別強,慢慢就對道具產生幻想,因此古時候的人認為老舊的物品會變成
妖怪也是不無道理的。
而我認為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古時候的人之所以認同「積氣成精,物久成
妖」還帶著提示(警戒)後人珍惜得來不易的物品的作用,像是草履大將般,
「他」就是來自被拋棄的草鞋。相比對天天不斷重複的說著「你用得溫柔一點
吧,那些東西要用錢買來的!」,這種「警戒」方法有效多了吧。(笑)
而近代出現付喪神的原因則是因工業發達,普通家庭亦開始購買各式各樣
的用具,隨著家中用品的複雜化,人們除了認為自然界會被靈魂寄宿,連用具
亦開始感覺到它們也擁有靈魂。但工業的發展亦導致人們養成丟棄陳舊物品的
習慣,丟棄物品時的內疚感賦予了用具妖怪獨特的性格,就好像是搔撫,他會
在洗手間內偷偷摸人的屁股,雖然不是什麼大懲罰,但正好因為只是小惡作劇
,正好來抵消那一點點的內疚感呢!
與聲同行 黃名帝國電臺專欄
高空擲物何其多
自
1933年開始,高空擲物法例開始出現在香港,至1976年因為多
宗高空擲物引致他們死亡的事故發生,政府於是加重罰則。但高空擲物的情況
,似乎並未有因法律的加強而減退,相反越來越多古怪的東西從大廈高處掉下
。
猶記得當年香港政府的宣傳片,有人將一筆芯電池從露台擲下,恰巧有一
女子經過,結果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根據物理上力學的定律,一般物件的下
墜力,本身和其重量、距離與速度成為正比的。簡單來說,當一根筆從15樓
墮下,幾十克重的東西,下墜力會變成半公斤重,分分鐘可以殺人於無形。
高空擲物在公共屋邨發生的尤為嚴重,單是在巡察與加裝「天眼」的設備
可謂無底深潭,可是所收到阻嚇的作用似乎少之又少。最近又發生不少可怕的
高空墮物案,有些至今仍未破案。如旺角淋鏹案,擲物狂徙至今仍逃之夭夭。
而最近因高空墮物案而傷人的亦存在幾宗。其中在10月時尚德邨高墮燒烤叉
險殺老婦、12月安定邨鐵槌擊中七歲女童案較為嚴重,一時成為了港人熱話
。
擲物,往往有不同的類型,小至電池、小孩玩具,又或是糞便、紙尿片、
使用過的衛生巾或避孕套,嚴重至冷氣機、菜刀等等,可以說凡是都可以擲下
。
這始終關乎於居民的公德心,以及他們的動機是出於甚麼心態。當然,我們
未必能夠完全阻止相關事情一再發生,但從公眾教育、監察行動方面又應否作
更多資源的投入,盡其量確保我們的生命財產不受到威脅呢?本集《風月無邊
》,兩位居住於屋邨的主持,探討香港高空擲物的現象。
黃名帝國內閣廣播署公共報業局製作
如有任何投訴或查詢,歡迎到公共報業局賜言,謝謝!
版權所有,如要轉載,必須與本局聯絡及申請。
歡迎光臨 黃名帝國 (http://localhost/2009/)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