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高宗(迎希)朝史 [打印本頁]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1-8 12:15     標題: 高宗(迎希)朝史

黃名帝國君主立憲政府
迎希二年歷史編修正史

  迎希朝是由太康三年七月廿七日至今(2003年8月24日至今),共歷年多。李迎希是黃名帝國第四任皇帝,亦是唯一放棄行使專制政權的君主。迎希朝是自盛世後面對最困難的時期,因為久日不見的孤朝現象再一次來臨,歷時長達近一年,是繼黃統朝後第二個經歷孤朝最久的時代。無論如何,迎希朝亦並不是毫無建戍的,因為迎希朝在黃名歷史之中是變化得最大。

旗制政變

  太康三年(2003年),雖然旻宗帝早下旨廢除政治化計劃,為政府帶來新的目標。不過,就是太康二年時所造的盛世太過輝煌,到了三年,其國運便兵敗如山倒了。當時政事一直交由龍親王部審核,西龍親王當時已經與皇上沒分別,但是名不正,言不順,旻宗是仍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有一股造反勢力正在蘊釀之中,這班官員早已不滿旻宗的政風,紛紛向西龍親王祕密反映。就這樣,成為了旗制政變的導火線。太康三年七月十八日(2003年8月15日)西龍親王假借皇帝旨意,創製新的行政制度-旗制。其實這是西龍親王探勘其他官員的意向,以及挽救當時人口大量流失的問題。加上旻宗失蹤多時,利用旗制便可以減少西龍親王的工作量。不過這種手段有一個缺點,亦為後期所發現的,旗是一個獨立的機構,不同旗由不同的旗主管理,各旗為得到升職及加強勢力,勢必來一番龍爭虎鬥,造成分化。不過西龍親王並沒有著眼於分化問題之上,只想知道誰會支持他就任新一朝的領導人。太康三年七月廿六日(2003年8月23日),龍親王部資政右丞阿神要求廢除旗制,他是第一位洞悉旗制禍害的人。經過他一番分析後,西龍親王答應他的要求。但最重要的,是當日下午的會議,一班旗主,亦即是龍親王部內的高層,以及心悅格格擁立西龍親王為帝。起初,西龍王婉拒,但不久接受。太康三年七月廿七日(2003年8月24日),西龍親王發動政變,登基為帝,改元「迎希」,是為高宗。他尊稱旻宗為太上皇,實際上是西龍親王要將他一手建立的太康朝拉下馬。由於發動政變當日上午,旗制仍未被廢除,故此史稱「旗制政變」。

反神原政策

  迎希元年,由政變後開始,共歷四個月。(2003年8月25日至2004年1月21日)高宗為了激起臣民的團結心,以及當時神原帝國的威脅過大,於是高宗在迎希元年十二月初十(2004年1月1日)推出<<迎希二年反神原計劃書>>,目的是要削弱神原帝國的勢力。不過,龍親王部卻不認同高宗只削弱神原勢力的意見,故發出「滅國令」,誓要剷除神原政府。當時有一個代號給神原帝國,名為「牛肉飯」。

宣言事件

  迎希元年十二月十一日(2004年1月2日),龍親王部內閣資政長悅龍親王發表一份名為<<持久和平宣言>>的誓章:「凡一切非黃名及非親黃名之國家,擾亂聊天室(本都)舊秩序者,理應滅絕。黃名有責任保障聊天室(本都)之秩序,使一切一切,重投大黃名帝國之懷抱。」這篇宣言當時得到很大的回響,實踐龍親王部要決心解決神原帝國再本都擾亂秩序的問題。但這宣言卻遭到神原帝國的搗亂份子改成一堆污穢不堪的字詞。就這樣激發起一場大戰。

國家象徵制度

  宣言事件後,高宗隨即到神原帝國的地方學習。當他了解後,基本上神原帝國的架構及制度,純粹是沿襲黃名的附屬國家的政治制度。換言之,要處理神原政府,根本不是難事。不過高宗帝卻想了解神原人民團結的原因,後來發現神原政府的國家象徵制度是團結人民的主因。所謂國家象徵,即是國旗,國歌,國徽,國色等。當時黃名政府除了國旗,國徽,國歌外,其餘均是空白,故在迎希元年十二月廿六日(2004年1月17日)便發出<<黃名帝國資料>>,將國家象徵全部列明於資料之中。

巡捕制

  巡捕制是地方政制的原名,在迎希元年十二月十四日(2004年1月5日)制定。當時已設立十三個幫區單位,分佈在香港境內不同的區域。這個地方政制的發展概念十分新穎,所以得不到太多臣民的認同。然而高宗推行巡捕制的理念,純粹是為保護臣民為大前題。不過巡捕制到了後期,經過多次改革而變了質。

臥底事件

  早於迎希元年十二月廿三日(2004年1月14日),當時高宗收到恩親王的密奏,指他加入神原政府的目的是為黃名帝國套取一些神原的機密資料。但高宗從來沒有委派恩親王作為黃名政府的臥底,一切都是恩親王自願。就是因為恩親王得事,令到對付神原的政策起了波瀾。後來,恩親王大肆揚言自己是黃名派去的臥底,令神原帝國皇帝大為憤怒,直接宣戰及交涉。當時黃名國內的官員,都對恩親王的做法狠斥。但在於高宗而言,本來是一件罪行卻將錯就錯,承認恩親王是臥底,但這是皇上另有圖謀。因為這件事來之突然,破壞了原來的計劃,還令到黃名政府蒙受名聲上的損失。

立憲政制

  在公佈反神原政策同時,高宗同時在十二月初十(2004年1月1日)宣佈黃名帝國推行立憲制,並於迎希元年十二月卅日(2004年1月21日)正式頒布推行。高宗採用行政立憲模式,將龍親王部內閣稍為改造,成為一個行政議會。另外,政府亦正式開放言路,定期開例行大會,目的是讓臣民自由發表意見及主宰政事實行與否。在此之前,黃名帝國已在太康三年(2003年)起用內閣制度,目的是配合發展立憲政制。在其後的仲夏改革都突顯了立憲政制的地位,為黃名四朝之中最民主及開明的一朝。

和談勝利

  迎希二年正月初六(2004年1月28日),高宗收到神原政府通知,要求盡快和談。於是高宗決定於初十(1月31日)召開兩國會議。但會議因其他事情提早一日,神原政府方面更以讓步換取和平,完全答允黃名帝國的四個要求。其要求亦即是<<黃名對神原和談條約>>,其內容包括:一.禁止神原帝國在997(本都)招收新成員,限期至2004年3月31日(迎希二年閏二月十一日);二.互派外交大臣,重新建交;三.加權予神原帝國龍宰相部,成為實權部門,防乾巧皇帝獨裁;四.若第三條在3月31日前不能遵行,則請乾巧帝退位。條約中並沒有表明要求神原政府關閉,純粹強行制約乾巧皇帝的氣焰,故有人認為該次簽訂的條約,未必是對神原政府不平等,反觀是幫助神原政府減慢孤朝來臨的速度,故條約又名為<<神原新政條約>>。是次談判,我朝政府取得完全勝利,使稱「新春報捷」。

和親政策

  神原政府為免受到黃名帝國攻伐,曾提出和親的政策,將鳳宰相駱冰嫁至康親王府,並打算於和談當日完婚。但高宗並沒有同意其和親政策要於和談會議中處理,並認為就算再多次和親也是於事無補,故只是暗中答允。

帝治宣言

  迎希二年二月十三日(2004年2月3日),高宗發表帝治宣言,向神原帝國皇帝乾巧作出自卑,毀風尚的批評,並警告神原人民勿作無謂的對抗。結果,破壞分子收斂,默認搗亂是神原人民所為。

地方政制首次改革

  迎希二年二月(2004年2月),政府第一次為巡捕制進行改革。被易名為「十三幫區地方巡捕制」,簡稱「十三幫區制」。該次改革,亦加入了新的元素,除確定十三幫區的總局,分局及巡局的地方劃分外,更訂明巡狩及招收新成員指引,令十三幫區制度加以完善。臣民亦開始留意地方政制的最新發展。

迎希中興

  迎希二年二月十五至三閏二月十二日(2004年2月5日至2004年4月1日)是為「迎希中興」。由於受神原事件後影響,黃名政府內部漸入穩定,期間更有不少大臣紛紛回朝,令國運稍有起息。二月十七日(2004年2月7日),外交部成立,由悅龍親王領導,並委派恩親王及康親王駐留神原帝國作外交大臣。

圖謄國事件

  迎希二年二月十一日(2004年3月1日),高宗收到魔女貴賓的通知,得悉再有新國家企圖分一杯羹。一個聲稱是圖謄王國的冥花公主前來挑釁,並引誘魔女貴賓加入圖謄國,但最終失敗。此後,圖謄王國消失,並沒有派任何人作出交流。

新神原事件

  迎希二年二月廿三日(2004年3月13日),新神原帝國成立,觸發起神原帝國上下抗敵的心。新神原帝國君主啟光不斷向神原政府作出攻擊,並招攬黃名帝國合作打倒神原。但高宗拒絕,因為新神原政府的野心過大,加上黃名已無力再處理新國家的合作發展事務,單是神原已疲憊不堪,故高宗不答應要求。後來,新神原啟光斥罵高宗,並指黃名帝國已年老,該時候要有新血取代其領導地位。於是,高宗大怒,於廿九日(3月17日)下旨評新神原政府為「賤民國」。同日,悅龍親王發表垃圾論,猛烈攻擊啟光帝立國是「不經大腦思考」。促使新神原帝國與黃名交惡。但其實當時的新神原政府是腹背受敵。

太康訓政

  黃名與神原的鬥爭弄得天昏地暗,黃名政府的內部不停作出人事變動。因為先後多次有大量的神原人民加入及離開。高宗更一度發出二次帝治宣言,表明會接收離開神原帝國的臣民。其中雨雨格格更自稱是乾巧皇帝派來黃名的間諜,但一切最內部的機密最終是得不到手。不過此舉並不是人人都支持的。因為二次帝治宣言一出,弄至網上局勢更加混亂。加上新神原帝國多番挑釁,令事件陷入僵化狀態,先帝旻宗逼不得已,終向新神原帝國,神原帝國及黃名帝國作出訓政。迎希二年閏二月初三(2004年3月23日),旻宗在新神原帝國的留言板上訓政,嚴正地批評高宗帝優柔寡斷,令到高宗不感高興。但因旻宗的批評一針見血,令人信服,不敢反駁。這次事件,令高宗改變對神原帝國的策略,史稱「太康訓政」。

外交修好

  迎希二年閏二月初八(2004年3月28日),神原帝國推行總長制,由贊路比利出任。他要求與黃名政府修好建交,最終得到高宗帝接納,令黃名與神原政府之間的紛爭平息。

新神原投降

  迎希二年閏二月初九(2004年3月29日),新神原政府傳來一份退國聖旨:「新神原帝國政府宣佈:本國軍隊,本國官員,本國中央決策部門,正式向黃名帝國投降!本國現有一切事務將交給黃名帝國管理。啟光宣佈:退出新神原帝國立憲政府,並將皇位交予黃名帝國處理。」迎希帝即日接管了新神原帝國的留言板,成立軍政府。並向外界宣佈新神原帝國將改名為「黃名關名帝國君主專制政府」,推翻過往的立憲制度,成為黃名政府開國以來第二個附屬國。是次事件顯出黃名帝國的地位較其他國家高,因為高宗預計新神原帝國會向神原政府投降,但事情竟是峰迴路轉。關明建朝初期由軍政府處理事務,不久改由黃名皇家內務府管理,閏二月十八日(4月7日)才交回前新神原皇后的成哲皇后主政。

重整歷史檔案室

  迎希二年閏二月初十(2004年3月30日),高宗把新神原帝國的舊留言板改為黃名歷史檔案室,並隨即開始編輯<<德妃列傳>>。為黃名的歷史得以重新整理,流傳後世。

打擊政策

  迎希二年閏二月十六日(2004年4月5日),神原凝雨及趙敏成立凝氏帝國及靈氏帝國。目的是對抗黃名帝國,甚至企圖消滅黃名政府。當時高宗評兩國為賤民國,阻止她們在國際上發展。不過她們的神原帝國內部局勢混亂,無暇處理對抗政策,最終使計劃失敗。

網上聯合國

  為了奉行太康訓政及黃名帝國作為網上大國的風範,於迎希二年閏二月廿一日(2004年4月10日)正式成立網上聯合國。聯合國成立後,各國爭相加入,令到網上國家得以和平之下重新發展。

撤出神原

  由於高宗帝在閏二月初八(3月28日),高宗帝不滿神原一些非領導人阻礙兩國合作,決定把所有外交人員撤走。

上書事件

  迎希二年閏二月廿三日(2004年4月12日),高宗帝上書向網上聯合國申訴,同時得到主席接納。後來更判處趙敏為國際罪犯,為各國所唾棄。

迎希孤朝

  神原事件平息後,孤朝亦隨即開始。由迎希二年閏二月廿一日至五月廿四日(2004年4月10日至2004年7月11日)結束。孤朝期間,本都的臣民出席率創新低點,高宗為保新人來源的穩定,決定開拓新的都城。史稱「拓展新都」。當時原意是撤出本都,但因歷史因素影響,高宗帝最終把本都保留,並額外加設東都。東都出現,但未能為政府解決孤朝的問題。

後妃事務規範化

  迎希二年三月初四(2004年4月22日),高宗頒旨將後宮事務規範化,並新設收堂。高宗帝設六宮:正宮,東宮,西宮,文德宮,成乾宮及備政宮,其中分別是皇后,正貴人,側貴人,收堂及才人。雖然如此,但迎希並沒有將此政策正式應用。

新經濟政策

  迎希二年三月初七(2004年4月25日),高宗下令重組黃名銀行,並重新推出派餉政策,以作為官員升遷標準。後來,啟光銀行成立後,關明政府亦創立關明圓,令黃名幣成為經濟貿易的主導貨幣。

爭取權益

  同日,興幫北角分局丹拿巡局巡員3551為巡員爭取更高薪金而引起衝突。高宗對其所為大為不滿,下令該月不會有任何加薪的計劃,令3551更加反感。

二次撤出神原

  由於高宗在迎希二年三月初十(2004年4月28日)兼任神原監國,但推行的政策遭受抨擊,結果高宗身心疲累之下,於迎希二年三月廿一日(2004年5月9日)勒令黃名政府人員全體放棄協助神原帝國的內政改革。是次事件稱為「二次撤出神原」。


星恆事件

  迎希二年三月十八日(2004年5月6日),當時的間諜部傳來一項緊急報告,宣稱有一個新國家星恆帝國成立。網上聯合國亦曾向國主招手,但最終敗北而回。經調查後,星恆帝國其實是神原宮女凝雨作祟。星恆亡後,又再建立一個神氏帝國,亦告失敗。迎希二年三月廿四日(2004年5月12日),凝雨代表星恆政府在黃名帝國留言板留言,表示將與神原政府建交,但高宗帝卻以為星恆政府與黃名政府建交。結果黃名政府大怒,向神原政府交涉有關事件。

炮台山事件

  迎希二年三月尾(2004年5月),興幫北角分局與寧幫跑馬地總局為爭奪炮台山分局而引起大規模的衝突,導致地方事務面臨重大的考驗。興幫以該分局與北角分局同區為由而向寧幫交涉,而寧幫則以中央既定的規劃而拒絕交出炮台山分局,兩幫先後又私下在國家會議板進行對罵,使到高宗帝大為憤怒。迎希二年四月廿二日(2004年6月9日),高宗帝下令炮台山分局中立,由巡主部管理。由於寧幫成員反應激烈,嚴正地逼迫高宗帝交還炮台山分局。高宗帝堅持原判,並於廿五日(12日)給予炮台山分局聯同不管帶的寶馬山成立「寧興交界自治區」。三日後(15日),寧幫發表「寧幫代表聲明」,斥責高宗昏庸無道,令高宗龍顏大怒,即日下旨廢除寧幫春巡主蘇卿,不久(19日)又宣佈解散寧幫,令興幫生畏,不敢再爭。亦因此事,政府被逼在四月三十日及五月初一(17,18日)停止辦公。是次事件,史稱「寧幫倒台」。

皇家內務府新聞改革

  迎希二年四月十五日(2004年6月2日),皇家內務府新聞改以日報形式發行。當時的皇家內務府新聞並沒有聖旨權力及法律效力的。為方便發佈消息及減少聖旨資源,高宗帝決定改革新聞部門,並於十七日(6月4日)發行首份改革後的日報,令到臣民對政府事務的關注邁進一大步。

設立法定假期

  迎希二年四月廿七日(2004年6月14日),皇家內務府德政司署設立了法定假期。政府將全年定下24日假期,期間政府部門會休息。

禁海令

  迎希二年五月初三(2004年6月20日),皇家內務府新聞報導高宗下旨在初六日(23日)發出禁海法令。禁海令由該日至五月卅日(7月16日)止。期間高宗帝又設立水險匯報局,每日更新及公佈有關遇溺的個案。設立目的是為免臣民遇上水險及避開傳統五月水鬼當旺的事情。雖然臣民並沒有發生遇溺事件,但水險匯報局卻在一個月內收到七宗遇溺死亡事件。自從制度完善化後,政府打算明年再辦。

發行新鈔

  迎希二年五月初八(2004年6月25日),戶部印務司署發行九周年紀念鈔票。面額分有十黃圓,一幣,五幣,二十五幣,一百幣,五百幣及一絹七種,後來亦加印五十黃圓,以解決十黃圓不敷應用的問題。新鈔的設計與以往用開的窄身長鈔不同,並加有凹凸感及面積增大,成為當時重建經濟政策的踏腳石。

民事法律

  迎希二年五月十一日(2004年6月28日),「民事法律編修議案」正式執行。民事法律是稟承舊有已消失的黃名律而設。由於黃名律早已失傳,故現有的民事法律大致上都沒有法律基礎下草擬,故民事法律仍在增設之中。迎希二年五月十八日(2004年7月4日),民事法律正式推行,至八月(2004年9月)納入皇帝高規規管範圍之內。

地方政制暫停

  迎希二年五月十五日(2004年7月1日),因高宗帝著力發展十五幫區地方政制,導致出現資源失衡的危機。加上當時寧興兩幫曾發生私鬥的事件,有官員恐防地方幫區拔扈難制。有見及此,龍親王部不滿高宗帝輕視中央發展,故進行開國以來首次<<龍親王部第一期政制改革諮詢>>。其內容主要有以下六點:
第一.防止地方權力大於中央;第二.增加中央的行政權力;第三.防止地方脫離中央;第四.防止分化,避免一切圖謀者乘機作亂;第五.避免黃名臣民流失,增加臣民歸屬感,並致力推動招募行動;第六.回復太康盛世時之秩序,維持上下階級者應有的禮儀等等。這個政策發表之後,高宗下令停止有關地方的工作。在此期間,政府一度終止招收新的成員加入地方幫區,令地方政制的步伐完全停滯。

孤朝會議

  迎希二年五月廿一日(2004年7月7日),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當日會議大部分出席的竟然是列席的神原政府代表,導致黃名政府盡失顏面,令高宗帝大感失望。但這個會議卻喚醒龍親王部正視黃名臣民人心散渙的問題,觸發了其後的大型改革運動。

放棄舊網頁務

  迎希二年五月廿三日(2004年7月9日),高宗帝設立新的官方網頁,捨棄了由盛龍親王主持近兩年的半官方網頁。令政府最新資訊能夠迅速地傳到臣民的手中。

仲夏改革

  在迎希朝中最重大的政策莫過於一個來得突然的政制改革建議,致使高宗決心進行一次開國以來最撤底及最危險的運動-仲夏改革。迎希二年五月廿二日(2004年7月10日),高宗與悅龍親王在當晚會談後,決心進行一次政制改革。二人用了一晚的時間設計出一個新的架構書,並將大部分冗贅的部門刪除,並裁汰部分已失蹤近一年的官員,而且將尚書省現代化,廢除六部,改以招收局(前吏部)、官餉局(前黃名銀行�戶部)、立法司署(前禮部)、巡主部(前兵部及前工部)及刑律司署(前刑部)。十五個幫區亦進行大型改革,由個人責任制的總局,分局,巡局改為督政府,市政廳及巡警巡局的內閣責任制。這次改革是超額完成。不但精簡了中央的架構,並吸引大量的新血加入黃名政府,令本都重現熱鬧,重現迎希中興。另外,地方改為內閣制後,使其能夠配合中央培育及提拔人才的政策。後來更設立季期制度,更能捉緊黃名臣民的活躍期。仲夏改革的成果,令到黃名政府得以重新發展,為立憲的迎希朝邁進大步,延長國祚。

夢幻侵犯

  仲夏改革推行不久,中央在廿七日(7月15日)收到有關夢幻國入主本都的消息。高宗帝嚴陣以待,並下令龍親王部及地方部門禁止與夢幻國交涉。由於改革剛剛開始,黃名政府的國力稍為削弱。若夢幻國入主本都,就會阻礙黃名政府的發展,加上夢幻國來勢洶洶,又與以往新國的國力不同,所以高宗帝極為重視。後來,夢幻國派遣一名公公及公主到本都進行招募活動,遭到高宗帝及黃名政府官員的驅逐。高宗帝不滿夢幻國王沒有誠意去對待黃名帝國的存在,加上該位公公在不了解情勢下胡亂招收新人,故作出排斥的行動。同日下午,夢幻國以報復為理由企圖消滅黃名帝國。廿八日(7月16日),龍親王部向夢幻國宣戰,大戰一觸即發。在此強烈的爭端下,高宗帝在廿九日(7月17日)發表講話:「天下間沒有勝利和失敗之分。勝敗得失我們從來沒有放在眼內,只是我們黃名人民知道,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就要保護到底。誰要是踐踏我們的領土,我們就要他死!」這間接表示高宗帝向夢幻國宣戰。同日,悅龍親王回應高宗的講話:「難道身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只是紙上談兵嗎?可以用幾句說話,就認定了別人是垃圾嗎?最重要是,有很多事情不是空談,憑表面就可以決定。這個就是仲夏改革的啟示。歷史教訓我們,當哈巴狗是不中用的!在人家家門外面吠,更加見所未見!確實不明!」這顯示了中央對抗夢幻國的決心是堅定不移。

先朝宣言

  迎希二年五月廿九日(2004年7月17日),高宗帝假借前朝官員的名義發表宣言:「謹代表前朝官員為我黃名帝國抱不平而作出宣言。就近日有一個外來國家所謂夢幻帝國來朝,入侵我黃名地界,本已挑釁。夢幻帝國皇帝一直搬出先帝之仇實屬無稽之說!假如黃名帝國與夢幻帝國有仇,敢問現任夢幻皇帝為何不早在一年前或兩年前先行報復?這是分明創造虛假的事情,蒙騙現今一代迎希朝的黃名子民以及現今一代的夢幻國民!試問夢幻國民有否查明真相?仇人果真黃名?如果不是,請你明明白白給我們黃名一個合理的依據討伐我們!再者,夢幻國一直與我黃名沒有交往沒有聯繫,就算景泰前朝亦沒有,請問你們又是何方神聖?我們可曾對你們的國民不禮貌?請你們給一個交代!
  還有,真金不怕紅爐火,夢幻國要討黃名,到現在亦只是作出縮頭縮尾的手段和方法處事,敢問夢幻皇帝,你這樣做,你配做皇帝嗎?這真是對你國家造福的政策嗎?今日的宣言我相信夢幻帝國上下只當作一份廢棄物看待,但我和一班前朝官員告訴你們,今日你們不弄清是非黑白,他日失敗者必定是你們!」宣言一出,夢幻國在翌日(18日)宣佈撤出本都,勢力隨即減弱。黃名國又再平安地渡過難關。

間諜戰術

  在此期間,夢幻政府曾派出間諜加入黃名政府。雖然高宗沒有追究間諜是誰,但因為這場間諜戰一度誤會了前景隆帝國皇帝紫悠(又名寶鷨)為夢幻國間諜。不過夢幻國的間諜戰術最後仍舊徒勞無功。因為受著立憲政制影響,當時的黃名政府一切的政策已完全公開,故並沒有任何祕密可言。

撤出本都

  迎希二年六月初二(2004年7月18日),高宗對夢幻國撤出本都的事情感到十分高興,當晚在本都宣佈我朝勝利的時候,龍親王部卻有所保留。後來更發出勤王宣言:「雖然已收到通知關於夢幻撒出本都一事,但由於以防萬一,龍親王部決定仍然以高度戒備警號以防有詐。並以戰時狀態駐防本都!此舉並非為再惹戰事,但明顯地表示龍親王部勤王之決心!希望其他部門都會為勤王盡萬二分之力!」當時悅龍親王並不同意高宗帝在本都宣佈勝利的講話,因為夢幻國只在於自己的留言板宣佈,事實上並未向各國承諾撤退的。所以在勤王宣言後,高宗再次要求夢幻國發出聲明,但事敗。

悅龍求退

  迎希二年六月初三(2004年7月19日),悅龍親王以仲夏改革帶來壓力為理由,向高宗請辭。內裡其實是一場戲,試探夢幻國高層的反應。史稱「太平節退職」。

招收局蒙污

  迎希二年六月十一日(2004年7月27日),招收局因在早前收到政府命令,故兩位招收局大臣均要招收五個新人。不過若未能收足五個,便會在十四日(7月31日)丟位。當時招收局大臣郡馬侯為怕失去職位,分別假扮五人加入。但事件遭皇上揭發,並如期在到限日貶郡馬侯為南幫竹園巡局巡警2184。是迎希朝開朝以來最大的尚書省醜聞。

選舉

  為配合迎希二年為九周年國慶紀念,高宗落實舉行一次名為「國花國草選舉」的大賽,是開國以來最具規模,工時最長的選舉。由六月十九日開始至七月初七結束(8月4日至8月22日)。雖然龍親王部及皇家內務府投放大量資源於選舉之中,打算借此以團結民心。但開口說話的人多,落實去做的人少。提名期很多人都雀躍不已,但到開始選舉的時候,就有大量候選人退縮,當中更發生選舉舞弊案及美怡格格退出黃名事件。令大會人員包括高宗在內都疲於奔命。當選舉結束,投票率只得百分之十八點一,令高宗大為沮喪,並揚言不會再辦第二屆國花國草選舉。歸根究底,一眾以為國花國草選舉是一場戲,參加者只會成為小丑,當中夢幻國一些不知所謂的官員更歪曲了國花國草選舉的原意,令黃名臣民退票。而是次選舉亦發現大部分黃名臣民根本沒有理會多日來四出的宣傳,致造成是次選舉的低投票率。

挑戰夢幻國

   迎希二年六月三十日(8月15日),高宗設立夢幻國歷史檔案室,借以挖掘夢幻國發表的歷史漏洞。目的是高宗有意挑戰夢幻帝國,一試仲夏改革的成果,結果只惹來夢幻國徽龍親王與高宗帝的罵戰,其國王一直當一隻縮頭烏龜。雖然夢幻國王坤饑從表面看是與世無爭,實際上已敗露夢幻國的國勢大不如前,不敢正面交鋒。最終,夢幻國無聲地消失。

幫區象徵

  隨著迎希二年落實推行地方政制,中央對地方事務亦進行多元化。在迎希二年七月初六(2004年8月21日)的皇家內務府新聞所提及,十五幫區設立幫歌,在此之前,已設幫旗,令到地方政制成為真正的小政府。高宗帝做出一連串的政策,目的是給予新加入的人士能夠有自主權及學習當中的政治知識,從而能夠發掘人才調任中央。

秋季訓政

  第一個暑假季期結束後,高宗在迎希二年七月廿九日(2004年9月13日)發表「秋季訓政」。該此訓政是這樣的:「仍不知道我朝的臣民會否害怕文字的折磨!從開國至今,黃名政府的公文、書信、新聞、歷史中的文字多得數不清。我亦不清楚今日這一篇文章會有多少人去用心地看。無論如何,我仍然寫下這一篇文章。曾聽聞有幾個意見令我頗不高興:一.有人批評,那堆歷史是無聊之作,有誰會這麼無聊?二.有人批評,地方政制就如九龍寨城那些三不管地帶,像脫線風箏,要求取消地方政制。亦有人批評,黃名帝國老了,該時候沒落。究竟,黃名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在任高官多年,甚至登基做皇帝,著手挽救黃名,讓她繼續發光發亮。這都因為我是一個黃名人,我甘心為自己的團體賣力,所以沒有的東西我盡力去爭取。八年來,有人說我笨,我傻瓜,蠢。因為那些人覺得黃名只是一個無意義的皇帝遊戲。沒錯,到今天仍有人認為是一個遊戲,但事實上,這並不是沒有意義的!亦已不是所謂的遊戲!黃名的存在,本義是集合一股力量,團結參與活動,開心一起,借以增進友誼。同時亦是教導我們,歷史,政治,創意及智慧的一個大團體。外人眼中是沒意義的東西,是他們的愚昧!如果,今日的黃名政府沒有一項東西是沒意義,請問,誰人有否探討過當中的底蘊?
  迎希二年,第九個年頭,對於一班高層來說,仲夏改革已令不少人疲於奔命,但為什麼我們仍要推行?因為我們不滿足於現狀,我們不願意看見沉淪的黃名,我們不希望有人要沮喪地離開!我還記得,有人勇敢地提出了取消地方政制,但那人從沒有想過,只靠發展中央,一個帝國的命運只會是死路。他亦不曾為我們的地方政制努力過,一回來,就只有要求。他累了,何不問候我一聲?因為我比你更累!如果因為你的失蹤而要我向你低頭的話,我敢說,就算你當初如何風光,多少朝元老,我也不多留你半分鐘!因為黃名已沒有需要再留住一個沒有用心的人!
  今天,大家明白,世界正在變遷,走的人不論以甚麼理由,都存在著兩個字-逃避。沒錯,過往的黃名是風光,熱鬧的,今天是悲傷,冷清的,但從不關心黃名多點的人自問又有沒有關心過迎希的感受?如果要用冷水潑向迎希,不如這班臣民也用一盆水潑自己!假若,我們仍有一片熱誠,環境就算再惡劣,亦要去面對。自知,任期不知是如何,迎希朝不知上可營運多久,日子是難過,但我從來沒有放棄黃名的念頭!風風雨雨,明爭暗鬥見的太多,自然會麻木,再見到,也只不過是小事一堆。當然,我並非指責上學期的日子,因為大家各有各忙,這是理解,但季期到了,暑假,寒假也久日不見寒喧一番,回來時卻諸多事實,我是不會對這類人手下留情的!迎希二年,最大的暑假季期結束,還望寒假能再見到各位!」
  這次訓政,高宗有意針對某位高層官員,並揚言不會因他是多朝元老而不敢辭退。這同時亦令部分官員自危,重現政壇之中。

成立康樂府

  迎希二年八月初九(2004年9月22日),中央在十五個幫區成立康樂府,目的是借文娛康樂活動增進各人的友誼。雖然康樂府經已存在,但因身處淡季,故仍看不出任何成效。

第二期裁員計劃

  迎希二年八月十五日(2004年9月28日),高宗訓政之後宣佈展開第二期裁員計劃。但因關明國的事務影響,皇上最終暫停執行計劃,至十一月十四日(2004年12月25日)才正式執行。

成哲亂政

  附屬國關明帝國統治者成哲皇后因不滿宗主國的不平等條件,把關明國關閉。在迎希二年八月廿三日(2004年10月6日),在啟光銀行網上匯價市場恐慌性拋售關明圓,令關明圓大幅度貶值,最後要由黃名中央以五百多幣入市才穩定匯價。成哲皇后的目的,是打擊黃名政府的經濟,令政府財政拖垮。是次事件,史稱「成哲亂政」。

仲夏改革結束

  歷時近三個月的仲夏改革運動於迎希二年九月廿七日(2004年11月10日)結束。是次改革得到空前的成功,是太康三年以來成績最好的政府任務。

關明滅亡

  迎希二年十一月初四(2004年12月15日),在退國協議的生效之後,關明帝國資政部關閉,意味著關明政府滅亡。由於該政府在十月(11月)統計時只剩下八人,高宗認為已無發展可為,故逼令該國奉行退國協議。

冬季季期開始

  迎希二年十一月初六(2004年12月17日),黃名政府首個季期開始,是中央首次推行的人流政策,以假期作為分水嶺,對季期作出適當的政策安排。

星月獨立

  迎希二年十一月廿一日(2005年1月1日)晚上十二時,星月帝國獨立,中央在星月帝國留言板發佈旨令,把政權和平下移交,顯示著黃名帝國的附屬國事務正式大功告成。

皇龍分歧

  迎希二年十一月廿日(2004年12月31日),第二期君主立憲政制改革咨詢開始,但就此龍親王部與皇上有所分歧。廿一日(2005年1月1日),皇上仍以皇家內務府的名義推出以仿英的君主立憲政制的草案。十一月廿九日(2005年1月9日),龍親王部亦推出其仿日的君主立憲政制的草案。悅龍親王及皇上是自建立迎希朝以來首次有政治上的分歧。

地方政府改組

  十五幫區在迎希二年十二月廿三日(2005年2月1日)再次重組。這次中央政府將十五幫區轄下的巡局改革合併為分區警政廳,以節省行政效率。

憲法改革運動

  迎希三年正月初六(2005年2月14日),黃名帝國憲法草擬,於正月廿日(2月28日)頒布首八章共四十四條草案,以取代仍奉行君主專制的皇帝高規。這次法律改革,自景泰朝後第二次變化重大的憲法運動。

軍部重組

  迎希三年正月初七(2005年2月15日),皇上籌組重建軍部,並於該日宣佈軍部成立。重建軍部的目的,是配合仿日立憲方案推行的。

司憲院籌組

  迎希三年正月十七日(2005年2月25日),皇帝秘書機構籌組,制司受憲私閣院成立,簡稱司憲院。是歷朝首個正式的祕書機關。

確立君主立憲制度

  迎希三年正月廿日(2005年2月28日),立憲改革咨詢期結束,皇上決定使用仿日的君主立憲方案,換言之龍親王部的方案是比較有成效。

高宗改元

  迎希三年正月廿八日(2005年3月8日),皇上改元「仁風」,意在「仁政之風」。並定於二月初五起改稱為仁風元年

總結

  迎希朝是黃名政府踏入現代及民主化的階段。在迎希朝漫長的孤朝後,新的政策陸續推出,令到黃名帝國政府邁進一大步。然而,迎希朝仍然有隱憂的。從以下分析迎希朝的功過:

走向民主化:自迎希二年起(2004年),政府更改國體。由君主專制改為君主立憲制,讓臣民進一步有民主自由。

創新不息:政府又在迎希朝建立地方政制,是網上國家從未有過的。高宗又為著仲夏改革後定下一些旺季季期,令到政府可以在一斷日子集中發展,提高效率。而為著黃名帝國長遠的發展目標,政府不斷進行改革,令黃名政府不致倒退。

強勢政府:高宗的得位全在於臣民的民心,故迎希朝成為歷朝最強勢的政府。確立新聞事務,令政府的政策更加開明,臣民更容易注意政事,令到臣民能上下一心,解決危機。

推行過急:雖然高宗一心推動新的立憲政制及新的地方政制,但兩者都是網上帝國從未有過的新政策,故臣民未能適應政策的同時,政府又再推出新的政策,使到政策過於急進,而成效就事倍功半。

過於官僚:新的政策令到官僚主義惡化,很可能一件政事會出現你推我搪的情況,阻礙政府發展。

行政手續過多:立憲政制推行後,部門革新太快,令政府的工作未能停止。如歷史檔案部因政府革新太快太短及太多,令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更達至飽和程度。另外,軍部的重建,因要進行現代化,促使軍部的工作多得亂成一團,故立憲的推行下,無疑是阻慢政策的推行。

  迎希朝改元之後,成為仁風朝,政府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雖然君主立憲制有好有壞,但不推行就不知成效。加上君主專制就是引起孤朝的主因,故新政制的推行正好維護帝國的國祚。




歡迎光臨 黃名帝國 (http://localhost/2009/)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