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何文田山谷道邨
[打印本頁]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1-8 11:27
標題:
何文田山谷道邨
1971年的山谷道政府廉租屋邨,屬屋宇建設委員會管理,工務局負責興建,六十年代初落成,圖中大斜路為佛光街。第10座對出排隊的人正在等甚麼呢?我估計有兩個可能:1.可能是排隊申請單位,但不似,因為第10座已入伙,有人住的。2.右方的山曾山泥傾瀉,為怕出現崩山,當年曾一度疏散居民。但哪個正確,可能要問問居民才知道。當年我姑丈姑母一家就是住在第10座。
全邨乃是徙置三型大廈,有獨立露台空間,但廁所仍然要兩戶共用,但首見有「單塔式」十二層高的大廈。此邨之第4及第10座便是,一共有16座。邨中並沒有第13座,是因為設計興建屋邨的工務人員是外國人,對13不祥的思維甚為深厚。但當年偷工減料及鹹水建屋情況嚴重,山谷道邨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出現了結構問題,大部分大廈都要用鋼架支撐。全邨在1999年起清拆,至2002年完成,現計劃興建何文田港鐵站。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1-15 09:25
山谷道邨的前身,是山谷道木屋區,在1961年的一場大火中,全區燒毀。此後,政府一直不允許木屋區的居民重建家園,至1962年才決定在原址興建廉租屋邨,亦即是未清拆前的廉租屋邨。
當年政府所興建的公屋,一般都不多過八層,但是山谷道邨卻有兩座高達12層,更是首次見到廉租屋邨獨有的單塔式樓宇。我記得常到姑母家作客,就是在山谷道邨的第十座。因為住在地下那層,望上去,就只會見到天井般大的天空,大廈燈光本身不多,白天也是暗暗的。曼最差的,應該是113號單位,沒人住的。它的露台,就是望向天井的,而天井的路四通八達,你住進去,人家一眼就看全相,真正的風水「極佳」!
大廈只有兩部電梯,印象中一部好似只到頂樓,一部往6樓還是8樓。前後兩個出入口,因而路路皆通內。當年玩捉迷藏由屋外到屋內,刺激得很。不過,這些大廈因為制水的關係使用鹹水建屋,隨年歲而導致大廈出現結構問題。當時大部分大廈要用綱架支撐,保養費用甚為高昂,最後難逃拆卸的命運。
作者:
paul3426
時間:
2009-12-22 15:41
很多謝你呢張相,另我勾起多少回憶。相片當年是佛光街山泥傾潟,政府就在第十座傍邊搭起臨時木橋供居民出入,全村就只有此唯一木橋通往紅磡,所以十分繁忙,我當年就是住在第十座二樓,你所說的113號室後來租了給雜貨店做貨倉。
作者:
paul3426
時間:
2009-12-22 15:50
還有的是可否告知你姑母住在地下的那一個單位,因為小時候我們大家玩得很熟的,很懷念兒時的朋友現在怎樣,我是住在二樓205室的,88年移民了加拿大温哥華到今。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2-22 18:15
回復
4#
paul3426
我姑母當年住在第10座106室的∼猶記得小時候經常過去的∼特別喜歡那個天井∼因為可以創造許多古怪的故事∼
作者:
paul3426
時間:
2009-12-23 00:52
回復
5#
yinghey
呵呵!我記得106室喇,小時候我都有同佢哋玩,依稀記得他們有兩兄弟,有個叫豬仔的,但他們是比較好孩子,少和我們出來玩,我就住在他們對面的二樓,很多時會見到,他們現在可好嗎?
作者:
paul3426
時間:
2009-12-23 00:57
還有你的照片是否私人珍藏?還有其他的照片嗎?那照片對我來說非常珍貴!
作者:
yinghey
時間:
2009-12-23 18:08
表哥都已經比較少聯絡∼新年時節偶會遇到∼
不過這張照片∼並不是我珍藏∼也是從網上找到的∼
一直以來∼我也尋求著這個屋邨的老照片∼之所以記得1971年山泥傾瀉∼都是因為從前的東方日報網站提供舊報紙∼給我找到一篇關於何文田山泥傾瀉的新聞∼可惜當時沒留下∼現在也無法再找回了∼
印象中∼7座地下有一檔是可以一盅兩件的∼
紅磡的∼好像有一間博多茶樓∼當時仍然用籠算帳的∼但記得當時的伙計都很老了∼
作者:
paul3426
時間:
2009-12-24 02:18
哈哈!我小時侯很少去欽茶的,所以你說的那一間茶樓不大清楚囉。7座地下那一檔相是最尾那一間是嗎?他們最早期是在十座對開石級傍邊賣豬腸粉的,後來就上了鋪頭,很懷念以前斜路的小食檔,記得幫趁最多的是牛什和那鹵水檔。
如果你有機會見到你表哥請代問侯啊,還有可否問一下他們還有沒有和102姓陳的聯咯,我自從移民後就和他們失去了聯咯了,先謝謝你!
歡迎光臨 黃名帝國 (http://localhost/2009/)
Powered by Discuz! 7.2